16 基于 DDD 的代码设计演示(含 DDD 的技术中台设计)¶
我这些年的从业经历,起初是作为项目经理带团队做软件研发,后来转型成为架构师,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软件研发的那些事儿。我认为,一个成熟的软件研发团队:
- 不仅在于团队成员 研发水平 的提高;
- 更在于将不断积累的通用的 设计方法 与 技术框架 ,沉淀到底层的技术中台中。
只要有了这样的技术中台作为支撑,才能让研发团队具备更强的能力,用更快的速度,研发出更多的产业,以快速适应激烈竞争而快速变化的市场。
譬如,团队某次接到了一个 数据推送 的需求,在完成了该需求并交付用户以后,就在这个功能设计的基础上,抽取共性、保留个性,将其下沉到技术中台形成“数据共享平台”的设计。有了这个功能,团队日后在接到类似需求时,只需要进行一些配置或者简单开发,就能交付用户啦。
这样,团队的研发能力就大大提升了。团队研发的功能越多,沉淀到技术中台的功能就越多,团队研发能力的提升就越大。只有这样的技术中台才能支撑研发团队的快速交付,关键是要有人、有意识地去做这些工作的整理,而我们团队是在“使能故事”中完成这些工作的。
现如今,越来越多的团队采用敏捷开发,在 2~3 周的迭代周期中规划并完成“用户故事”。“用户故事”是需要紧急应对的用户需求,但如果不能提升团队的能力,那么团队就会像救火队员一样永远是在应对用户需求的“火”而疲于奔命。
相反,“使能故事(Enabler Story)”就是为了提升我们的能力,从而更快速地应对用户需求。俗话说: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“使能故事”就是“磨刀”,它虽然要耗费一些时间,但可以让日后的“砍柴”更快更好,是很值得的。
因此,一个成熟的团队在每次的迭代中不能只是完成“用户故事”,而应该拿出一定比例的时间完成“使能故事”,使团队日后的“用户故事”做得更快,实现快速交付。
我的支持 DDD + 微服务的技术中台就是在这种指导下逐渐形成的。之前在我的团队实践 DDD + 微服务的过程中,遇到了很多的阻力。这种阻力要求团队成员花更多的时间学习 DDD 相关知识,用正确的方法与步骤去设计开发,并做到位。然而,当他们真正做到位以后,却发现 DDD 的设计开发非常烦琐,要频繁地实现各种工厂、仓库、数据补填等开发工作,使开发人员对 DDD 的开发心生厌恶。以往项目经理在面对这些问题时,只能从管理上制定开发规范,但这样的措施于事无补。
而我站在架构师的角度,去设计技术框架,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,抽取共性、保留个性,将烦琐的 DDD 开发封装在了技术中台中。这样做,不仅简化了设计开发,使得 DDD 更容易在项目中落地,还规范了代码,使得业务开发人员没有机会去编写 Controller 与 Dao 代码,自然而然地将业务代码基于领域模型设计在了 Service 与领域对象中了。接着,来看看这个框架的设计。
整个演示代码的架构¶
我把整个演示代码分享在了 GitHub 中,它分为这样几个项目。
- demo-ddd-trade:一个基于 DDD 设计的单体应用。
- demo-parent:本示例所有微服务项目的父项目。
- demo-service-eureka:微服务注册中心 eureka。
- demo-service-config:微服务配置中心 config。
- demo-service-turbine:各微服务断路器监控 turbine。
- demo-service-zuul:服务网关 zuul。
- demo-service-parent:各业务微服务(无数据库访问)的父项目。
- demo-service-support:各业务微服务(无数据库访问)底层技术框架。
- demo-service-customer:用户管理微服务(无数据库访问)。
- demo-service-product:产品管理微服务(无数据库访问)。
- demo-service-supplier:供应商管理微服务(无数据库访问)。
- demo-service2-parent:各业务微服务(有数据库访问)的父项目。
- demo-service2-support:各业务微服务(有数据库访问)底层技术框架。
- demo-service2-customer:用户管理微服务(有数据库访问)。
- demo-service2-product:产品管理微服务(有数据库访问)。
- demo-service2-supplier:供应商管理微服务(有数据库访问)。
- demo-service2-order:订单管理微服务(有数据库访问)。
总之,这里有一个基于 DDD 的单体应用与一个完整的微服务应用。在微服务应用中:
- demo-service-xxx 是我基于一个早期的框架设计的,你可以看到我们以往设计开发的原始状态;
- 而 demo-service2-xxx 是我需要重点讲解的基于 DDD 的微服务设计。
其中,demo-service2-support 是这个框架的核心,即底层技术中台,而其他都是演示对它的具体应用。
单 Controller 的设计实现¶
与以往不同,在整个系统中只有几个 Controller,并下沉到了底层技术中台 demo-service2-support 中,它们包括以下几部分。
- OrmController:用于增删改操作,以及基于 key 值的 load、get 操作,它们通常基于DDD 进行设计。
- QueryController:用于基于 SQL 语句形成的查询分析报表,它们通常不基于 DDD 进行设计,但查询结果会形成领域对象,并基于 DDD 进行数据补填。
- 其他 Controller,用于如 ExcelController 等特殊的操作,是继承以上两个类的功能扩展。
OrmController 接收诸如 orm/{bean}/{method} 的请求,bean 是配置在 Spring 中的 bean,method 是 bean 中要调用的方法。由于这是一个基础框架,没有限定前端可以调用哪些方法,因此实际项目需要在此之上增加权限校验。该方法既可以接收 GET 方法,也可以接收 POST 方法,因此其他的参数可以根据 GET/POST 各自的方式进行传递。
这里的 bean 对应的是后台的 Service。Service 的编写要求所有的方法,如果需要使用领域对象必须放在第一个参数上。如果第一个参数是简单的数字、字符串、日期等类型,就不是领域对象,否则就作为领域对象,依次从前端上传的 JSON 中获取相应的数据予以填充。这里暂时不支持集合,也不支持具有继承关系的领域对象,待我日后完善。判定代码如下:
/**
* check a parameter whether is a value object.
* @param clazz
* @return yes or no
* @throws IllegalAccessException
* @throws InstantiationException
*/
private boolean isValueObject(Class<?> clazz) {
if(clazz==null) return false;
if(clazz.equals(long.class)||clazz.equals(int.class)||
clazz.equals(double.class)||clazz.equals(float.class)||
clazz.equals(short.class)) return false;
if(clazz.isInterface()) return false;
if(Number.class.isAssignableFrom(clazz)) return false;
if(String.class.isAssignableFrom(clazz)) return false;
if(Date.class.isAssignableFrom(clazz)) return false;
if(Collection.class.isAssignableFrom(clazz)) return false;
return true;
}
这里的开发规范除了要求 Service 的所有方法中的领域对象放第一个参数,还要求前端的 JSON 与领域对象中的属性一致,这样才能完成自动转换,而不需要为每个模块编写 Controller。
QueryController 接收诸如 query/{bean} 的请求,这里的 bean 依然是 Spring 中配置的bean。同样,该方法也是既可以接收 GET 方法,也可以接收 POST 方法,并用各自的方式传递查询所需的参数。
如果该查询需要分页,那么在传递查询参数以外,还要传递 page(第几页)与 size(每页多少条记录)。第一次查询时,除了分页,还会计算 count 并返回前端。这样,在下次分页查询时,将 count 也作为参数传递,将不再计算 count,从而提升查询效率。此外,这里还将提供求和功能,敬请期待。
单 Dao 的设计实现¶
以往系统设计的硬伤在于一头一尾:Controller 与 Dao。它既要为每个模块编写大量代码,也使得系统设计非常不 DDD,令日后的变更维护成本巨大。因此,我在大量系统设计问题分析的基础上,提出了单 Controller 与单 Dao 的设计思路。前面讲解了单 Controller 的设计,现在来看一看单 Dao 的设计。
诚然,当今的主流是使用注解。然而,注解的使用存在诸多的问题。
- 首先,它会带来业务代码与技术框架的依赖,因此当在 Service 中加入注解时,就不得不与 Spring、Springcloud 耦合,使得日后转型其他技术框架困难重重。
- 此外,注解往往适用于一对一、多对一的场景,而一对多、多对多的场景往往非常麻烦。而本框架存在大量一对多、多对多的场景,因此我建议你还是回归到 XML 的配置方式。
在项目中的所有 Service 都要有一个 BasicDao 的属性变量,例如:
public class Custom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CustomerService {
private BasicDao dao;
/**
* @return the dao
*/
public BasicDao getDao() {
return dao;
}
/**
* @param dao the dao to set
*/
public void setDao(BasicDao dao) {
this.dao = dao;
}
...
}
接着,在 applicationContext-orm.xml 中,配置业务操作的 Service:
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
<beans xmlns="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beans" ...>
<description>The application context for orm</description>
<bean id="customer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service.impl.CustomerServiceImpl">
<property name="dao" ref="repositoryWithCache"></property>
</bean>
<bean id="product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service.impl.ProductServiceImpl">
<property name="dao" ref="repositoryWithCache"></property>
</bean>
<bean id="supplier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service.impl.SupplierServiceImpl">
<property name="dao" ref="basicDao"></property>
</bean>
<bean id="order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service.impl.OrderServiceImpl">
<property name="dao" ref="repository"></property>
</bean>
</beans>
这里可以看到,每个 Service 都要注入 Dao,但可以根据需求注入不同的 Dao。
- 如果该 Service 是纯贫血模型,那么注入 BasicDao 就可以了。
- 如果采用了充血模型,包含了一些聚合的操作,那么注入 repository 从而实现仓库与工厂的功能。
- 但如果还希望该仓库与工厂能提供缓存的功能,那么就注入 repositoryWithCache。
例如,在以上案例中:
- SupplierService 实现的是非常简单的功能,注入 BasicDao 就可以了;
- OrderService 实现了订单与明细的聚合,但数据量大不适合使用缓存,所以注入 repository;
- CustomerService 实现了用户与地址的聚合,并且需要缓存,所以注入 repositoryWithCache;
- ProductService 虽然没有聚合,但在查询产品时需要补填供应商,因此也注入repositoryWithCache。
这里需要注意,是否使用缓存,也可以在日后的运维过程中,让运维人员通过修改配置去决定,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。
完成配置以后,核心是 将领域建模映射成程序设计的模型 。开发人员首先编写各个领域对象。譬如,产品要关联供应商,那么在增加 supplier_id 的同时,还要增加一个 Supplier 的属性:
public class Product extends Entity<Long> {
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= 7149822235159719740L;
private Long id;
private String name;
private Double price;
private String unit;
private Long supplier_id;
private String classify;
private Supplier supplier;
...
}
注意,在本框架中的每个领域对象都必须要实现 Entity 这个接口,系统才知道你的主键是哪个。
接着,配置 vObj.xml,将领域对象与数据库对应起来:
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
<vobjs>
<vo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Customer" tableName="Customer">
<property name="id" column="id" isPrimaryKey="tru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name" column="nam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sex" column="sex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birthday" column="birthday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identification" column="identification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hone_number" column="phone_number"></property>
<join name="addresses" joinKey="customer_id" joinType="oneToMany" isAggregation="true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Address"></join>
</vo>
<vo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Address" tableName="Address">
<property name="id" column="id" isPrimaryKey="tru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customer_id" column="customer_id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country" column="country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rovince" column="provinc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city" column="city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zone" column="zon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address" column="address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hone_number" column="phone_number"></property>
</vo>
<vo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Product" tableName="Product">
<property name="id" column="id" isPrimaryKey="tru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name" column="nam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rice" column="pric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unit" column="unit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classify" column="classify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supplier_id" column="supplier_id"></property>
<join name="supplier" joinKey="supplier_id" joinType="manyToOne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Supplier"></join>
</vo>
<vo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Supplier" tableName="Supplier">
<property name="id" column="id" isPrimaryKey="tru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name" column="name"></property>
</vo>
<vo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Order" tableName="Order">
<property name="id" column="id" isPrimaryKey="tru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customer_id" column="customer_id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address_id" column="address_id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amount" column="amount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order_time" column="order_tim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flag" column="flag"></property>
<join name="customer" joinKey="customer_id" joinType="manyToOne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Customer"></join>
<join name="address" joinKey="address_id" joinType="manyToOne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Address"></join>
<join name="orderItems" joinKey="order_id" joinType="oneToMany" isAggregation="true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OrderItem"></join>
</vo>
<vo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OrderItem" tableName="OrderItem">
<property name="id" column="id" isPrimaryKey="tru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order_id" column="order_id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roduct_id" column="product_id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quantity" column="quantity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rice" column="price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amount" column="amount"></property>
<join name="product" joinKey="product_id" joinType="manyToOne" class="com.demo2.trade.entity.Product"></join>
</vo>
</vobjs>
注意,在这里,所有用到 join 或 ref 标签的领域对象,其 Service 都必须使用 repository 或repositoryWithCache,以实现数据的自动补填,或者有聚合的地方实现聚合的操作,而注入 BasicDao 是无法实现这些操作的。
此外,各属性中的 name 配置的是该领域对象私有属性变量的名字,而不是 GET 方法的名字。例如,OrderItem 中配置的是 product_id,而不是 productId,并且该名字必须与数据库字段一致(这是 MyBatis 的要求,我也很无奈)。
有了以上的配置,就可以轻松实现 Service 对数据库的操作,以及 DDD 中那些烦琐的缓存、仓库、工厂、聚合、补填等操作。通过底层技术中台的封装,上层业务开发人员就可以专注于业务理解、领域建模,以及基于领域模型的业务开发,让 DDD 能更好、更快、风险更低地落地到实际项目中。
总结¶
本讲为你讲解了我设计的支持 DDD 的技术中台的设计开发思路,包括如何设计单 Controller、如何设计单 Dao,以及它们在项目中的应用。
下一讲我将更进一步讲解该框架如何设计单 Service 进行查询、通用仓库与通用工厂的设计,以及它们对微服务架构的支持。
点击 GitHub 链接,查看源码。